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名气,并没有诺曼底登陆大,主要原因无非是逃跑与进攻的区别,因敦刻尔克大撤退正好是诺曼底登陆的逆行版。其次是在运送人数上的区别,诺曼底登陆运送的人数是288万,同时还包括大量的武器装备;敦刻尔克大撤退是33万人,是丢盔卸甲的败兵,是在短时间内仓促完成的。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非凡,而且是在败退中,奇迹般的全身而退33万人,比原计划4.5万多出7倍多,它为英法盟军保存了有生力量,其中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日后反攻的骨干。
政治家说法更圆满有力。丘吉尔对敦刻尔克大撤退做过精辟的论述,他在下院对议员们说:“我们必须极其小心,不要把这次救援行动涂上一层胜利的色彩,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。但是,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却包含着胜利,这点应予以注意。”“尽管眼前的胜利属于阿登山区来的德军,然而他们的失败正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。”历史证实了丘吉尔的预言。丘吉尔在敦刻尔克的成功撤退中,审时度势,机敏果断,挽救了盟军,保存了力量,贡献卓著。那么,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背景和过程是怎么的呢!
1940年5月,希特勒为实现称霸欧洲的计划,在征服丹麦和挪威之后,又着手向西线发动进攻。德军并没有选择攻打马奇诺防线,而是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立小国荷兰、比利时进击。5月10日清晨,德国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,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、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、荷兰、法国等国,西欧盟军的防线很快就崩溃了。
5月15日,德军以一支在数量、机动性和打击力量诸方面都是空前未有的坦克部队,突破法国第9军团和第2军团的防线,迅速地向在比利时的盟军背后的英吉利海峡推进。一批又一批的德国轰炸机首先狂轰滥炸法军的防御阵地,随后装甲师和紧跟其后的摩托化步兵旅,在自动推进炮的炮火轰击下,占领坦克开辟出来的阵地,其势锐不可当。德军击败法国第15装甲军,越过缪斯河向西挺进占领色当,将战线扩展到三十英里宽,十五英里深的地带。防守在盟军关系重大的中央防线上的法军被击溃了,没有被围和被俘的队伍仓惶后撤。
5月19日,德国一支由7个装甲师组成的强大楔形队伍,疯狂地向松姆河北推进,进抵到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的地方。
5月20日晚,德军已经到达松姆河口的阿布维尔。此时,约有40万英法联军退缩到敦刻尔克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,陷入了重围。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,后面是如狼似虎的追兵,盟军已丢盔卸甲,溃不成军。希特勒为此高兴得忘乎所以,他认为盟军就要被消灭,战争很快就要结束。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,丘吉尔取“走为上计”的策略,命令紧急调集船只,积极为英国远征军和其他盟国军队可能撤出海峡做好准备。
5月24日,北面的比利时战线已接近崩溃,南方从阿布维尔海岸向北猛扑的德国装甲部队,已达离敦刻尔克只有20英里的运河一线,从东北方推进过来的德国第6军团和第18军团也摆开了夹攻进击的架势,要把盟军一举歼灭在敦刻尔克。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希特勒纳却突然发来紧急命令,要求坦克部队停在运河一线,不要再向前推进。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疑惑不解,敦刻尔克已在囊中,唾手可得,却被命令停止前进!只有德军空军还在进攻,狂轰滥炸盟军。希特勒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,下了这道反常的愚蠢的命令。
与此同时,就为盟军获得了一个意外的重要的喘息机会。盟军充分利用了这天赐良机,及时布置了3个步兵师,在重炮配合下抵抗5月26日德军重新发起的进攻,成功地迟滞了敌人前进。与此同时,英国海军遵照丘吉尔的命令执行代号为“发电机计划”的敦刻尔克撤退任务。这是一项极为复杂、危险、艰难的工作。由860多艘各种类型、各种动力的船只编成的舰队,从巡洋舰、驱逐舰到小帆船、汽艇都集中到了敦刻尔克。他们蜂拥而至,匆匆驶离,撤退进行得紧张而顺利。撤退是在德军的空袭中进行的。
第一天27日,他们撤走7000多人,28日运走1.7万人,29日运走4.7万人,30日5.3万人,一天比一天多。“发电机计划”的行动到6月4日结束时,总共将33万人撤离敦刻尔克送抵英国。其中英军20万人,法军13万人,还有少量比利时人。大大超出预计撤出4.5万人的计划。这些有幸保存下来的将士,后来绝大部分成了进行反攻的骨干力量。从规模、惊险程度和成功效果上看,敦刻尔克大撤退都是创纪录的,因此它被西方称为“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”。(文/蔡驷 图/网络) (文/图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)
class="zha-72d9-4ecb-c033-bd86 xc_report_reportdiv">